最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就是”近视”,因为患”近视”的”原因”很多,不过,大多数是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过度用眼造成的。
近视的原因
1、遗传因素:近视眼有一定遗传倾向,已被公认,对高度近视更是如此。
2、发育因素:婴儿因眼球较小,但随着年龄的增长,眼轴也逐渐加长,至青春期方发育正常。如发育过度,则形成近视,此种近视称为单纯性近视,多在学龄期开始。
3、不良用眼习惯:比如,用眼时间过长,在车上看书或玩电子设备,阅读时光线过暗或坐姿不正等等,这些均可造成近视。
近视的分类
1、按屈光特性分类:弯曲性近视、轴性近视、指数性近视和位置性近视。弯曲性近视是由于角膜或晶体表面弯曲度过强所致;轴性近视是由于眼球前后轴过度发展所致;指数性近视是由屈光媒质指数过高所致;位置性近视是由眼球内某屈光媒质位置前移(多为晶状体)可引起近视,这种较少见。
2、按照近视程度分类:低度近视或轻度近视、中度近视和高度近视。低度近视或轻度近视:屈光度低于等于-300度者;中度近视:屈光度在-300~-600度之间的近视;高度近视:屈光度高于-600度者。
3、按照病程进展及有无病理变化分类:单纯性近视和变性近视。单纯性近视即一般性近视,屈光度通常在600度以下的中低度近视,近视的进行性发展缓慢。眼球组织正常,不出现病理性改变;变性近视即所谓的高度近视,也称”病理性近视”,其屈光度超过600度,最高可达4000度。一般发病较早,眼球轴径不断加长,眼球的许多组织可发生一系列的病理改变。
4、按照调节作用参与的多少分类:假性近视、真性近视和混合性近视。假性近视经散瞳后近视的屈光度完全消失,表现为正视眼或”远视”眼。真性近视患者远”视力”差,近视力好。混合性近视是真假性近视同时存在的状态,青少年近视学子在学习任务繁重和身体发育过程中,多为此种近视状态。